400-123-4567

新闻资讯 分类
探索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礼仪素养教育中的传承发展TCG彩票官网

  TCG彩票APP下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历史思想的结晶,是世代传承的精神血脉,是民族赓续的思想源泉,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为民族迎接未来的挑战积淀了深邃广博的智慧宝藏。“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礼仪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力量,对建立道德体系,提高人们思想觉悟和文明素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祖国栋梁的新时代大学生,理所应当传承优秀文化基因,弘扬民族精神,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素养是个体对情景认识和理解的能力结构,礼仪素养就是个体的道德、学问、技能等内容,是对个人品质、道德、能力、知识的表现和积淀的衡量,还反映出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礼仪素养教育就是在高校开展礼仪素养知识教育,提供礼仪行为的情感体验,培养礼仪素养意识,规范言谈行为举止,促进校园和谐文明发展。

  促进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实现。礼仪对人格的培养和教化,在中华文明历史中有诸多记载。孔子说:“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弗畔矣夫!”荀子说:“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无不体现出礼仪独特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功能。大学生礼仪素养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以培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时代新人为目标,开展丰富多彩的礼仪文化活动,以增强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在道德教化中提高品德修养,端正和规范言行举止;在人际交往教育中提倡相互尊重、诚实守信、互助友爱;在礼仪实践中倡导表里如一、以和为贵;在职场礼仪中教化遵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因此,能培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理想人格。

  助推校园文明建设。礼仪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校园内的文明礼仪能形成尊师重教、团结协作、公平竞争的良好氛围,让师生间、学生间、教师间人际关系融洽。校园管理中运用礼仪制度评选师生先进榜样、荣誉称号,举办隆重的表彰大会、开学典礼、学位授予仪式、入党入团仪式等,让师生感受各种不同的礼遇,能起到有效的激励作用。让校园既实现制度化管理,又充分体现管理的人性化,从而推进和谐安定的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有助于提升礼仪文化发展。高校作为学术研究的高地、人才培养的基地,自然会依据国际国内社会发展的形势和需求,深耕礼仪思想、礼仪文化、礼仪制度、礼仪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具体内容,促进新时代礼仪文化的学术研究,推动新时代礼仪文化、教育的发展。并通过开展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礼仪文化建设,广泛传播新时代礼仪知识、礼仪观念,培养文明懂礼、德才兼备的时代新人,从而促进礼仪文化更好更快地发展。

  按照国家对高校思政工作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的要求,创新育人理念思路,拓展育人实践、提升师资水平,摸索和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礼仪素养教育协同推进的育人模式。

  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礼仪思想的当代价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展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有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凝聚着中华传统美德和民族精髓。因此,需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和时代意蕴,以礼仪素养教育为载体,本着科学的态度,推陈出新、古为今用、辩证取舍。例如:崇德向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价值观念,为礼仪素养教育内容提供理论支撑。道法自然、天人合一、革故鼎新等思想,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仁爱、恭谦、向善、和谐等行为态度沿用至今,已成为人际交往、为人处事的重要原则。以此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采用共时性与历史性相结合的方式创新教育模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实践创新,根据大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以自身条件为基础,立足时代诉求,选择适应的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设计形象生动、内涵丰富的礼仪教育内容进行普遍教育,传播“以和为贵”“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不学礼,无以立”等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礼仪思想,开展贴近学生生活的礼仪行为训练。针对大学生不同时期所需要的礼仪文化知识进行阶段性划分,运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和训练手段。大一强化校园行为规范,普及礼仪知识,培养礼仪意识,提高学生对礼仪的认可度;大二养成遵守秩序、规章制度的习惯,懂得用礼仪文化、素养内化自身,实现礼仪意识入脑入心;大三进一步增强道德修养、爱国情怀,让礼仪成为自觉行为;大四提升社会责任感,开展职场、社交、服务礼仪的实践教育。以实现共时性教育与历史性教育的有效结合,培育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充分利用课程、活动、网络三个课堂。“第一课堂”是高校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以专业班级为单位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理论知识教学。礼仪素养教育就可以借助党团课、主题班会、团日活动等课堂,开展关于礼仪文化的讲授、讲座、情景展示、论坛等,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礼仪文化的思想精髓、激发礼仪意识、构建礼仪心理认知、提升守礼能力。“第二课堂”是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具体有重要节日、庆典、学生活动、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在活动中注重礼节仪式,营造礼仪文化氛围,着力为学生提供礼仪践行的机会、实践平台,以提高礼仪文化的情感认同感。“第三课堂”是指微信、抖音、QQ空间、微博等网络媒介,通过在媒体平台建立公众账号,形成网络矩阵,推出礼仪知识微课,发布礼仪文化、技能推文、礼仪短视频,鼓励学生UGC制作优质内容,达到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的效果。通过三个课堂构建认知、认同和践行的一体化教育模式,让中华优秀文化基因薪火相传植根于青年思想行为中,使其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总之,以礼仪文化、思政教育、伦理道德、行为规范为核心思想和主要内容,以外树形象、内修涵养为教育目标,以活动、实践、科研为载体,开展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学生礼仪教育,规范大学生行为举止、激发大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审美观,培育“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新时代新青年。

  (作者:朱珠、李晓岑,石家庄学院讲师,本文系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2022年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大学生礼仪素养教育中的传承发展研究》[编号:HB22-YB038]研究成果。)

官方微信 关闭